新闻
2023年6月
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啬色园主办可铭学校 - 2023年6月
课程 X 活动 X 社区 全方位 STEAM 教育 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成就未来科学家
啬色园主办可铭学校以「学生为本」,提供优质全人教育,透过特色校本课程及多元化的体验式活动,发展学生天赋潜能,提升各学科领域的素养。同时,学校持守「先求品格,再求卓越」的教育原则,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,日后成为贡献国家、社会的新力军。谭凤婷校长深谙 21 世纪共通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把握社会的挑战及机遇,因此学校以Values(价值观)、Attitude(态度)、Skills(技能)及 Knowledge(知识)为四大教育核心,积极推动 STEAM 教育,并结合课程、活动及社区推广,营造创科学习氛围,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,成为「终身学习者」,在各个专业领域发挥所长。
「6Cs」课程架构,培养学生六大能力范畴:
- 创造力与想像力(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)
- 批判思维与解难能力(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)
- 沟通(Communication)
- 合作(Collaboration)
- 品格教育(Character education)
- 世界公民意识(Citizenship)
有序推动 STEAM 教育 建构专业教学团队
STEAM 教育强调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,协助学生建立 21 世纪技能,以解决现实生活的难题。因此,学校早于 2006 年搬迁新校舍之际,便开始从校园环境着手,新设「天文观察台」及「水耕研习室」,借此增加 STEM学习元素,为学生创造多元化学习空间,提升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及学习兴趣,扩阔视野,并建立自主学习习惯,主动地探究新知识。其后,学校进一步推动 STEM 教育的发展,革新校本课程,并以「创意、解难、逻辑思维、沟通协作」为课程设计理念,推出校本天文课,教导学生中国历法、二十四节气及太阳轨迹等不同天文知识。
谭校长指出,学校以「成就未来科学家」作为 STEAM 教育的愿景,并以此制定 4 个教学目标,包括提升学生对科学、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;学生能够理解科技如何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;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;以及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创新精神。因此,学校近年逐步将 STEM 教育发展至 STEAM 教育。「在『成就未来科学家』的信念下,需要整个教学团队互相协作和激励,以激发更多创新意念。为此,我们于2016年正式成立 STEM 发展小组,由 STEM 统筹主任与课程主任一起带领数学、常识及资讯科技科老师,一同推动跨学科学习活动。同时,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一直与时并进,所有老师每一年皆会接受 STEAM 教育相关的专业培训,如举办校内教师工作坊及参与联校教师专业交流等,借此提高老师在规划及推行 STEAM教育时的专业能力。」
设电子元件课 培养科技应用能力
社会要发展高科技产业,离不开电子科技的专业人才,因此学校特意设计电子元件课,让学生从小一开始逐步掌握工具运用及零件学习。工具运用能够训练学生的小手肌;零件学习则给予了同学思维训练及电子知识吸收的机会。课程成就了学生科学发展的无限可能,皆因教学团队用心以原始电子元件作为教学工具,放弃购入外间的教学套件,务求让学生能够认识每个电子元件的用途和特性,借此建构稳固的基础科学知识,以便衔接及应用更高阶的科技知识。
学生在电子元件课中,将学习应用不同电子元件,包括 LED、蜂鸣器、七画管等,当学生了解其运作原理后,便能灵活地采用不同元件拼砌不同电路。为强化课程「动手做」的元素,老师在课堂上更安排不同专题习作,让同学能够应用所学,发挥创意及协作精神,制作了电子雨量计、超声波闪灯相架及体温探测器等实用作品。同时,他们亦结合视觉艺术元素,美化自己的电子成品,实践STEAM的学习精神。
糅合人工智能 提升学与教效能
学校的 STEAM 课程渐趋成熟,近年更进一步迈向 STEAM 的跨学科课程路向,从低年级推行人工智能体验课程,以及发展高年级的编程及人工智能认知课程。透过课程革新,提升学生对科技最新发展的认识,培养创新精神,以配合未来世界的发展需要。谭校长表示:「为配合下一阶段的STEAM 教育发展,学校成功向优质教育基金申请拨款推行『校本智能创客计划』,旨在培养学生实用技能,掌握 STEAM 的跨学科应用,并提升创意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,本校计划在教学上同时运用人工智能的技术,协助老师批改习作,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难点,为学生提供更适切的指导,提升学与教效能。」
引进校外支援计划 深化 STEAM 教学成效
为扩阔学生视野及丰富其学习经历,学校积极引进大学和校外机构的专业支援计划,提升学习多样性。学校于 2020年开始参与为期三年的「赛马会运算思维教育」计划,启发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码创意,从小培养他们建立运用科技造福社会的心。透过计划,学生将接触及学习运算思维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知识,课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,强调主动学习和互相协作。学校贴心为同学打好运算思维基础,以便日后衔接编程学习,通过紧密结合知识和思维发展,学生面对问题时,能够利用运算思维制定解决方案,并通过编程技能实际解决问题。
与此同时,为培养学生设计思维、解难能力及数码创意,学校参与香港教育大学教学科技中心的「STEM+C 课程计划」,教导同学运用编程软件和微处理器建设及设计系统。在计划过程中,学生先以轻松的形式试玩系统 (to play),思考其运作原理(to think),然后根据指引编写程式 (to code)、连接部件及制作模型 (to STEM) 等,课堂最后更安排反思环节,让学生巩固活动所学。因此,学生除了学习编程知识及技巧外,亦能在创作时发展设计思维及数码创意,逐步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。
积极参与创科比赛 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
学校多年来推动 STEAM 教育的成绩有目共睹,为学生提供各类型活动及比赛机会,致力培训同学进入校队发挥所长,成为「电子科学家」。学生近年亦于各个创科比赛中表现出色,荣获多项殊荣。如在「Be a Maker– 全港STEAM Starter 大赛」中,学校的参赛作品「智能屋苑防疫大门」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,获得高小组冠军及最符合主题大奖;于「首届香港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」中共获得 6 个奖项,其中作品「行山安全尽在背包中」更代表香港参加「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」,并在「北斗创造美好生活」创意比赛中勇夺小学组一等奖;另外,学生亦发挥创意,设计符合社会需要的科创作品,在「香港创科展」成功夺得 3 个优异奖。谭校长表示:「学校以培养学生科学家特质为依归,教导他们坚毅不挠、无私奉献、敢于创新等正向精神。在科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,同学将经历『设计、制作、测试、改良』的过程,透过总结失败经验,迎接最后的成功。这个学习过程即使疫情期间仍没有停止,我们乐见学生出色的表现得到社会肯定。」
营造创科氛围 积极回馈社区
学校作为 STEAM 教育的领头先锋,一直致力推动社区 STEAM 发展,促进地区学校之间的专业交流,分享 STEAM教育相关心得,以营造浓厚的创科氛围。因此,学校定期与不同机构及学校举办STEAM 工作坊或开放日,借此为师生、家长提供全面而多元化的科学活动,加深大众对创科领域的认识,共同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难能力。
谭校长补充:「适逢创校三十周年,配合『成就未来科学家』的校庆主题,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科技体验活动,实行与众同乐。如『中国文化科技同乐日』中,透过富趣味的体验活动,让参加者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及古今科技发展,以及国家的科技创新成就;另外,我们亦举办了『可铭星空漫游探索之旅』,邀请多间幼稚园的老师、家长及学生,超过300 人参与活动,由可铭的『宇航员』带领来宾到数码立体星象馆进行星空观测、认识八大行星,以及体验不同STEAM 摊位游戏。」学校的STEAM 教育更实现全校参与,在校庆庆祝仪式上,STEAM 小组老师和五、六年级「电子科学家」成员用心制作了 6 粒「可铭科技之骰」,主礼嘉宾透过启动骰子,骰子随即便闪闪发光及转动起来,象征点燃学校对科技的追求,成就更多未来科学家。
重视价值教育 培养良好科学家品格
价值观教育是学校非常重视的一环,当中涵盖知、情、意、行四个层面,并贯穿各个学科范畴,培养学生建立「我是可铭人」的良好价值观和态度。教学团队借着「成就未来科学家」的主题,向学生灌输成为优秀科学家所需要的正向品格,如耐性、不怕困难,以及服务社会和改变世界的心。科组老师会积极与训育组合作,除了教授学科知识外,亦让学生了解个人操守对科学家的重要性,将科学知识与价值教育作有机结合。
优化校园环境 配合 STEAM 教育发展
学校持续投放资源优化校园环境,配合STEAM教育发展,增设不同教学设施,如太阳能板、绿化天台、水耕及土耕种植等,为学生提供不同学习机会,发挥最大教育效能。透过妥善规划及开放不同多用途学习空间,照顾同学学习的多样性,让他们有更多发掘个人兴趣和潜能的机会。同时,校园四周亦设置各项环保设备,建立「绿色教育走廊」,让学生实践环保减碳生活。学校优秀的校园规划,更因此获得「环境卓越大奖」,以此肯定学校在环保方面的杰出表现。今年学校设置的「i-bike 体适能训练中心」正式启用,提供虚拟实境单车模拟训练,并引进蓝牙智能跳绳机,透过大数据分析结合体适能训练,教导学生进行循环式训练,全面照顾学生的体能、生活以及健康需要,实现体育科与 STEAM 的跨科协作。